|
|
1949年-1959年
|
发布时间:2019-08-27 10:25:05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05 |
1949年 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辖区广大干部群众举行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各县相继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大雨连绵,黄、渭、洛诸河皆涨,南山支流决口,受灾群众477345人,倒塌房屋窑洞169368间(孔),死亡345人,淹没耕地4.78万公顷。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各地积极支前。 11月,洛惠渠工程处整修洛惠渠。7日,洛阳至潼关铁路全部修复,停顿、割裂12年之久的陇海铁路全线通车。 冬,各县开展清匪、肃特、反霸斗争。 经统计,年末,渭南境内有411374户,1954862人。 1950年 3月,政府宣传和引导农民使用化肥。 4月20日,韩城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西庄区涧北村孙占胜互助组成立。 5月1日,平民县并入朝邑县。 5月,大荔分区与渭南分区合并,成立陕西省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共大荔地委和中共渭南地委合并。 6月7日,中共渭南地委召开县委书记、县长扩大会议,整顿思想,揭发官僚主义、命令主义。 7月,辖区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9月5日,中国共产党渭南分区首次代表会议在渭南县城召开。农村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划分阶级成份。 渭南地区成立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开展失业工人的救济工作。 10月,开展严禁烟毒活动。政务院授予大荔军分区参谋刘吉尧“全国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11月,辖区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全区农村“自愿、小型”的变工、互助组大量涌现。取消反动会道门。 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洛惠渠工程处处长李奎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称号。 1951年 春,各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破获多起反革命案件。华阴破获“反共铁血团”案,武光华等26名罪犯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4月,广大青年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 11月,“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开始。 农村开展查田定产工作。 1952年 7月,国家干部、职工改供给制为工资制。 9月,白水县纵目、群英一带遭受雹灾,单个最大冰雹16公斤。 10月,中共渭南地委召开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提出各县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任务。 11月,辖区县、乡、村建立民兵组织。 建立国营蒲城县客运汽车站,每天发一趟往返渭南的载客卡车。 陕西省气象局在华山西峰建立华山气象站。 各县对职工统一实行公费医疗。 1953年 1月,中共渭南地方首届代表大会在渭南县城召开。咸阳专区撤销,所辖的泾阳、三原、高陵、富平、耀县等5个县划归渭南专区。 3月,辖区开展贯彻执行《婚姻法》宣传月活动。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韩城县涧南村农民史安福“全国小麦状元”称号。 6月30日,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始,经普查,辖区有2187682人。境内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省农林厅在大荔县许庄镇新建陕西省大荔农业学校。 1954年 3月,渭南地区推广使用农业机械。 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54年起整修20条为害的河流,有华县境内的石堤河、罗纹河、遇仙河,华阴县境的长涧河、罗敷河、柳叶河,潼关、华阴之间的磨沟河等。 5月11日,中共渭南地方首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渭南县城召开。 9月,实行义务兵役制。辖区普遍接种牛痘苗,累计接种430万人次。 辖区实行棉花、棉布统购统销,发放购棉证和布票。 国家接收民办小学,教师全部转为公办。 国营大荔“七一”拖拉机站成立。 1955年 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各县将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农业生产推广双轮双铧犁、马拉收割机、条播机、水车等新式农机具。 1956年 1月,各县先后筹建广播站。境内普遍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地区精减机构。渭南汽车站成立。国营阳坊镇拖拉机站购置7台进口轮式拖拉机。 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渭南地方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渭南县城召开。 7月,渭南县成立国营拖拉机站,配置拖拉机13台。 8月,拆除渭(南)白(水)轻便铁路,改建为公路。 10月,渭南专区建制撤销,中共渭南地委亦随之撤销,各县由省直辖。境内大部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 各县完成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各乡普遍建立信用社。 11月,三门峡库区开始外迁移民。大荔、朝邑移民迁往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平罗、惠农、陶乐、中宁等县安置,部分在本县安置。 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渭南县辛市镇供销社负责人孙思学、洛惠渠管理局干部荣嗣弘“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57年 2月18日,国家农业部、农垦部、中国农业水利工会联合会召开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授予渭南县双王乡八里店农业社植棉能手张秋香,大荔县八鱼乡灯塔高级农业社主任马廷海,澄城县王庄乡先锋农业社主任问成印,朝邑县南留村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杨永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8月,各县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958年 1月,沟通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潼关黄河铁路便桥试通车。 4月,国家农业部在渭南县召开北方13省大家畜发展和秦川牛选育会议,苏联专家到会讲话。 8月,开展“大跃进”运动,大搞“卫星田”,蒲城县有人提出“亩产96万斤”的浮夸口号。 9月,各县相继撤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立公共食堂,实行生活集体化。韩城薛峰水库动工修建。各地开展大炼钢铁运动。 11月,原渭南专区所辖的18个县合并为渭南、韩城、大荔、蒲城、三原5个大县。国家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第一次全国民间艺术会演,华阴素鼓获得优秀红旗一面。 12月,国务院将渭南县红旗人民公社第四生产队(今临渭区双王办事处双王村)命名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渭南、蒲城等县实现每个生产大队通电话。 1959年 1月1日,韩城矿务局成立。 大荔县使用飞机在洛灌区喷洒农药,防治棉花害虫。 10月,蒲城焰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燃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赞扬。 秋,三门峡库区华阴、华县、大荔十五万余人迁移到省内异地安置。 12月,渭南沋河水库动工兴建。人民银行渭南支行故市营业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工交、财贸、基建先进集体的称号。辖区工业总产值创亿元关,达13689万元。 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渭南县太要供销社(今属潼关县)收购员任永祥,蒲城县王庄粮站(今属澄城县)职工张文山“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称号。 |
|
|
|
|
|
|
|
 |
友情链接 |
|
|
 |
主办单位: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www.wnsdfzbgs.cn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五楼525室
联系电话:0913-2930505 传真:0913-2930505 邮箱:sxwndfz@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6362号
|
 手机版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