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今天是2019年 04月18日  16:54:53  星期四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
“讲好渭南故事 永远跟党走”主题演讲大赛文稿(2)
发布时间:2021-07-15 13:17:46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30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这是一张90多年前的照片,照片正中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端坐在木椅上,四肢僵硬、双眼紧闭。左边一位妇女怀抱幼子,满面愁容,目光凄苦而坚定地依偎在男子身旁。这张“全家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拍照片时,正中间的男子已经去世了。这是一张阴阳两隔的全家福,而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回到1928年5月29日渭华起义的烽火岁月中。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928年5月初至6月底,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刘志丹、唐澍等共产党人在渭华地区组织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这就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震惊全国的渭华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共有3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赤卫队员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其中就有今天的故事主人公。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上午,城外的道路上早已站满了人。突然,有人喊了一句:“来了,来了!”平静的人群骚动了起来。远处,一辆囚车缓缓驶来。囚车上的男子,双手被反绑着,戴着沉重的脚镣,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血水滴答滴答地砸在地上。囚车停下来,男子拖着受伤的腿一步一步地走向前方,他的步伐是那么的坚定有力。当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对准他时,他昂起头,向人群高呼:“共产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共产党万岁”!震撼人心的呐喊,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而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却倒在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上。他,就是年仅25岁的共产党员温济厚。

   1903年,温济厚出生在华县城郊露泽院村。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魏野畴、王尚德等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七里寺小学校长、中共七里寺小学支部书记。1927年,他以七里寺小学校长的身份组织和领导华县农民运动,推动了全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渭华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惊慌失措,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为了应对敌人的追捕,1928年5月5日晚,温济厚在七里寺小学紧急召开党支部会议。但由于叛徒告密,一群反动军警突然冲进学校,对参加会议的革命志士实施搜捕。温济厚临危不惧,英勇抵抗,子弹打光后不幸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和逼问,他始终保守党的秘密,不吐一字。在没有得到任何党的机密后,反动派恼羞成怒,下令将温济厚就地处决。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一声枪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伴着自己的呐喊声倒下了。七里寺小学管理员温志德目睹了他牺牲的全过程,冒着生命危险买通看守尸体的军警,搬回了他的遗体。温济厚年轻的妻子曹氏见到丈夫的遗体,心痛欲绝,她对着丈夫说“你说你早已做好为革命牺牲的准备,我却天真的以为这一天永远不会来。你总是忙、总是忙,说以后时间还有很多,我们一家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拍过”。于是,她从县城请来了摄影师要为一家人留下一张“全家福”。她一点一点地擦干丈夫身上的血迹,给他换上新做的衣服,用蜡纸剪出半个鼻梁,贴住了丈夫眉心处的弹孔,好让三岁的儿子还能认出他的父亲。为使身体已经僵硬的温济厚“坐”稳在木椅上,温志德在背面紧拉着他的腰带扶着他坐好。曹氏则抱起年幼的孩子,紧紧依偎在丈夫的身旁。就这样,他们留下了这张唯一的全家福。

  温济厚牺牲后,曹氏给儿子改名为温念赤,她要让儿子永远铭记父亲为之奋斗牺牲的红色事业。夜深人静时,她常常把丈夫的革命事迹讲给懵懂的儿子,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往事揪着她的心肺。由于过度悲伤,同年冬天,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留给后人的农村妇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告别了这个世界。曹氏去世后,家族的人将她与她所深爱的丈夫合葬在一起。

  1958年,温济厚被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毛主席亲笔为他的家人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秦岭苍苍,渭水泱泱,先烈之风,山高水长。

  同志们,时光会带走悲伤,但英烈的名字将永存史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英雄们永远不会缺席! 


(华州区地方志编纂中心选送)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www.wnsdfzbgs.cn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五楼525室    联系电话:0913-2930505   传真:0913-2930505
邮箱:sxwndfz@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6362号

手机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