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今天是2019年 04月18日  16:54:53  星期四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
“讲好渭南故事 永远跟党走”之东渡,永不褪色的丰碑
发布时间:2021-09-29 15:07:31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49

微信图片_20210929151106.jpg

东渡,永不褪色的“丰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一时间,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在这生死存亡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救国家危亡为先、立民族大义为重,顺应全国人民的抗日愿望,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数万身经百战的红军将士摘下军帽上的红五星,换上了带有青天白日徽章的国民革命军军服,经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定从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秦晋两省绵延千里,而韩城的芝川古渡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纵观全国抗战局势,毛主席部署“红军为安全计,为隐蔽计,为满足晋绥渴望计,决计走韩城渡河”;这里是黄河河床最宽的地方,号称东西30里,河面宽阔,水流平稳,是古往今来的重要水上要塞,船只充裕,艄公经验丰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韩城的党组织起步早、发展好。在1927年身处黄河岸边、芝川渡口的范家庄就成立了第一党支部,群众思想觉悟高,红色基因遍染韩塬大地,为东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1937年8月,八路军总部及其下辖的115师、120师、129师共四万余人,在朱德总指挥率领下,出师东进,取道韩城,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战场,拉开抗日救亡的序幕。

老人们常说,那时的芝川渡口,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韩城的群众,杀猪宰羊,和面烙饼,把一碗碗饸络、一个个烧饼送到八路军战士的手中,慰劳我们亲爱的子弟兵;数百名船工舵手,在40多天的时间里,风吹雨淋在黄河上往来,把一拨又一拨的八路军送到了前线,这成为他们生命里最自豪的事;还有,群众自发把自家的门板、床板,甚至棺材板抬出来,在河滩淤泥上铺出一条快捷通道,托举着我们的战士奔向黄河对岸。在八路军总部和韩城老百姓举行的一场军民联欢会上,朱德总指挥给百姓宣讲抗日救国道理,动情处不禁举手宣誓: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同仇敌忾的高呼声响彻会场。就是这张照片,记录下珍贵的红色记忆:会后范家庄党支部书记张智法等8位杰出青年,胸带红花,响应号召,跟随大军东渡。

张智法是韩城优秀儿女的代表,是范家庄党支部的建立者,也是韩城的第一位农民党员。就在八路军东渡黄河时,他毅然选择了跟随大军东渡,投身抗日前线。因为面目黝黑,威武无比,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黑老张”。别看咱皮肤黑,打起仗来可一点都不含糊。不到3年的时间,“黑老张”就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八路军129师26团团长兼冀南军区路南支队司令员。至今,冀南地区的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便衣草帽一支枪,吓得敌人心发慌;要知此人他是谁?抗日英雄黑老张”!就连敌人都在传说:“宁打正规军一个团,不打黑老张一个连”!直到他为国家、为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1945年8月,张智法在河北省成安县北鱼口村与日寇的战斗中,身受三处重伤,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8岁。他倒在了日寇投降前夕,没有能够看到胜利的来临。

多少次我站在黄河岸边,想象84年前,无数像张智法一样的韩原儿女,从这里走上抗日战场,奉献出自己的热血与生命。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面对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在与敌人搏斗时视死如归。面对滔滔南去的大河波涛,面对巍巍起伏的绵延群山,我明白了,正是这奔流的大河,正是这巍峨的群山,赋予了炎黄子孙不屈的脊梁和豪迈的气概。他们就是这巍巍群山不朽、滔滔大河永存。他们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共产党员。

伟大的东渡精神,世代传承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为了铭记党的历史、弘扬东渡精神,199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全国少工委在芝川黄河渡口的凤凰台上,建立了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纪念碑高十二米,宽十二米,寓意双十二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上部三片高大的竖向风帆象征着东渡黄河的三个主力师,如乘风破浪、不可阻挡。下部八个船型基座,寓意为坚不可摧的八路军和扬帆渡河后八年的浴血奋战。飘动的党旗将三个风帆联结在一起,寓意三支主力部队由中国共产党统一指挥,碑身中部安放一顶红军八角帽,寓意八路军是由红军改编的。这里,已经成为黄河岸边一张厚重的红色名片,成为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我们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巍然矗立在芝川渡口,为民初心不变、红色底蕴不改,沿着黄河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将黄河的故事、八路军的故事和韩城的故事传播的更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当代共产党员,作为新时代的黄河儿女,应当自觉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坚决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责任,立足本职工作,投身到践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奏响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奋斗最强音,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最美的赞歌!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www.wnsdfzbgs.cn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五楼525室    联系电话:0913-2930505   传真:0913-2930505
邮箱:sxwndfz@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6362号

手机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