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家窑红色交通站 富平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处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这里很早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陕北连接关中的重要通道。 在富平县梅家坪镇岔口村米家堡外,由主人米养成经过多年挖建,打造成了较有规模的窑洞群落。1936年后成为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的联络点和陕北通往关中的重要交通站。在这里写满了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和当地人民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英雄故事,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光芒如炬的奋斗历程。 1946年10月,中共中央委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奉中共中央之命从陕东南前往延安,李先念一行经过乔装打扮,从临潼出发,来到了富平洪水官道的王青海车马店,灯火通明的车马店里,一位叼着旱烟锅的年轻人机警地环顾四周,看到身穿国民党军服的四人时,将旱烟锅在鞋底轻轻地敲了三下,像是在磕掉烟锅里的烟灰。随行的尹省三和此人交换眼神后,傲慢地走上前去向这个年轻人问路。这个年轻人,就是米养成的儿子—地下党员米忠全,而其与尹省三的接头暗号正是“旱烟锅在鞋底轻敲三下”。这是关中农民吸旱烟的习惯动作,以此为接头暗号不易引起敌人和特务的注意。 此时在米家窑洞前,60多岁的主人米养成早已站在院门外迎接,客人们一进窑洞就感到一股暖流扑面而来。米忠全的妻子张玉梅给客人端上洗脸水,倒上热茶,又忙着张罗晚饭去了。一会儿功夫,她就麻利的给客人们端上了煎包谷面搅团、包谷馍和油泼辣子等吃食。虽说简单,可在白色笼罩、兵荒马乱的日子,这已是米家人招待贵客最丰盛的大餐了,饭后客人和米养成坐在炕上攀谈起来,两人像一对久别重聚的朋友,谈笑风生,窑洞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 午夜过后,米家窑院内传来“嗵”的一声,一直未合眼的米养成老人急忙点燃马灯出门查看,发现院子中间多了一个裹成一团的白羊肚手巾,看到此物老人立马意识到延安方面来接人了。由于当时关中地区普遍使用手工织成的布巾,只有陕北才有羊毛织就的白羊肚手巾。因而“白羊肚手巾裹黄土”就成了交接暗号,这是唯有米养成才知道的秘密。当米养成走出窑洞时,院门口和窑背上已经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武装战士。这支50余人的小型武工队,趁着夜色从边区出发,穿过敌人设立的层层封锁线来到此处,随后在武装战士和米忠全等人护送下,4名来客在窑洞东边爬上一段长约二里的陡坡,这段陡坡当地人称“老牛坡 ”。上了坡后,他们经过耀县西塬,先赶往边区柳林镇,再向北行至关中地委所在地马栏。 当时党的地下保密工作十分严密,参与接送护卫的米家人、地下党员和武装战士,都不清楚护送的到底是谁。1955年,一封来自中央的慰问信揭开了米家人心中的谜团,四六年初冬的来客,正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后来,李先念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时说:“陕西的地下工作做得很好,我到了洪水头就像到了老家。并赞扬:米养成是个很进步、有见识的人,能谈出许多革命道理。” 1947年3月,米忠全在洪水地区做解放耀县的战前情报搜集工作时,遭遇敌人反扑,被国民党逮捕,解送西安警察总局监狱。米忠全在狱中备受酷刑,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但始终坚贞不屈。1948年4月21日凌晨,米忠全等32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敌人活埋于耀县药王山下,米忠全英勇就义,时年34岁。这就是震惊全国的药王山惨案。 米家窑红色交通站作为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的联络点和陕北通往关中的重要交通站,经历了无数次风险,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红白拉锯的夹缝中,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护送人员、传递情报、转运物资等艰巨的任务,从未出过差错。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一个个英雄的人物和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背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我们要以先烈们为榜样,学习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同心协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