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今天是2019年 04月18日  16:54:53  星期四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研究交流>志鉴论坛
话说同州
发布时间:2024-05-16 17:43:12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5

大荔县志办  王小民 张升阳


  同州,是“二华关大水、三城朝部阳”的同州,也是“同州梆子”“带把肘子”“同州‘108’”的同州。它既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名府大州,又是满载历史文化符号的靓丽名片,更是大荔人魂牵梦绕的牵挂与思念。

  同州的历史有3000年之久,命名则始于西魏恭帝元年(554),得名说法有三:一是大荔古为同阝国(前720年左右),西魏时省去“同阝”的耳旁,改华州为同州;二是大荔城南九龙村有九龙泉(又名九龙池、鹅鸭池),史载“九穴同流,同州所繇得名也”;三是夏禹时期,得到治理的洛河、沣河流到此处一并注入渭河,同州也因此得名。这三种说法是站在不同的历史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的,怎样看都确切,都是一个真正的同州。

  同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同州以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同州为府,统辖十城(华州、华阴、潼关、大荔、白水、韩城、澄城、蒲城、朝邑、郃阳)的辉煌为标尺,泛指秦东地区;狭义的同州专指大荔,除了同州长期在大荔设置署衙的原因,也有秦东地域中心一说,以致民间普遍认为同州就是大荔,大荔就是同州,大荔便成了同州约定俗成的称谓。这个以发现距今20万年早期智人“大荔人”和中石器时代“沙苑文化”遗址闻名的地方,不知出了多少帝王将相、先贤圣明、才子佳人。有魏长城遗址、龙首渠遗址、金龙高塔、文殊宝塔、丰图义仓、八鱼石墓群,更有黄河、渭河、洛河,它们的一点一滴,一景一物都是同州的颜色和血脉,都飘逸着帝王的威仪,洋溢着先贤的灵气,彰显着文人的儒雅。无论星移斗转,不管多少铅华尽洗,都抹不掉这块热土上先民创造的辉煌底色,褪不了先哲的恢弘神韵。

  古籍史册载,同州虽命名于西魏恭帝元年(554),但它的辖属历史实际从汉太初元年(前104)道左冯翊时开始。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左冯翊为冯翊郡,隶雍州。前秦建元六年(370),省雍州入司隶。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废冯翊郡,道华州治。隋开皇三年(583),废武乡郡,道同州。唐武德元年(618),改冯翊郡为同州。宋至道三年(997),同州改属陕西路。元至元六年(1269),省冯翊县直辖同州。明洪武九年(1376),改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同州为府。民国二年(1913),废同州府制。历经废兴,至此同州的名字不复存在,但同州的衣钵却被大荔完整地承袭下来。纵观泱泱同州3000年岁月,这片多情的土地演绎了秦晋辅氏之战、韩信黄河战魏王、高欢宇文泰沙苑大战、大庆关马超箭伤曹操、梁晋同州之战、蒙金角逐同州、李闯王克同州、黄河沿线抗日、朝邑“九三起义”、荔北战役等一幕幕悲壮、激烈,扣人心弦,可歌可泣的爱恨情仇。时代造英雄,人民创历史,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结草衔环、万春打虎、子推卿避、神医赐药、寿昌寻母、白蛇飞刃扁担、黄姑惩治贪腐、八仙女挖井等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传说。庙会文化、戏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年节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符号,让你随时都能闻得到同州文化的黄土清香,领略这片广漠广远的黄土地上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州犹如点缀在秦东大地上的耀眼明珠,她头枕铁镰山,脚蹬渭河,处于八百里秦川最开阔地段。绵延50多公里的铁镰山形似一条沉睡的蛟龙,更似一条长长的历史画卷和地域风情录。西起龙首泉,东至金水口,铁镰山上有过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有过大喜大悲的离合故事,有过魂牵梦绕的苦涩怀念,也有过人与自然的失衡,但那都是昔日的遗恨;今日的塬上结束了水比油贵的日子,阡陌纵横,沟渠交错,笔直的水泥大道,别具一格的楼房,农家乐里的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耍社火的龙灯、猴顶杆,震天价响的“地雷”、三眼铳,喊破嗓的秦腔,甚至带有些许酸味的调侃,充满了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新面貌、新精神、新变化。黄河、渭河、洛河在同州交汇绽出壮丽浪花,东有黄河自禹门口出晋陕峡谷,由北而南挟土揣石,奔腾流泻,气势恢宏而豪迈。由此天设地造沃野千顷,平坦、肥沃,沿老崖一字摆开湿地种植、湿地养殖、湿地休闲和湿地旅游开发,百鸟朝阳,百草丛生,好一幅白鹤翔天,野鸭嬉水,渔歌对唱,“鞋儿船”漂流的原生态风光。渭河横穿中国内陆独有的沙苑地带,所经之处枣林遮天蔽日,黄花遍地缤纷,秦川牛、同羊、鸵鸟,或哞哞吹暖,或咩咩低吟,或展翅飞舞,还有那迷人的莲藕池、洋槐林、杂果园,沙堆底部自然涌流出的潺潺清泉,浇灌和滋润的绿色果蔬往往使人留连忘返。洛河西北东南走,向渭河挺进,相传当年大禹治水遭遇困境,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大禹依此书所教之法治水成功,挽救了万千生灵,久远的历史就此一代代传承下来,在洛河流域发现的“大荔人”“魏长城”“八鱼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等遗迹,都称得上弥足珍贵。

  同州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振兴,与同州人活泛的习性有着很大关系。同州人实诚,你来大荔做客,无论老少都热情好客。一进门,香烟、清茶、笑脸迎你上坐。一桌子凉的—水磨丝、油炸豆腐丝、乳瓜蘸酱;热的—睁眼辣子鱿鱼、带把肘子、酸辣肚丝、蜜汁轱辘,“十三花”大餐样样齐全。烤馄饨、老鸹撒、纸卷、凉皮,一道道小吃让你眼馋、嘴馋、胃更馋,让你菜吃够、酒喝高。同州人豁达,自古汉、满、蒙、回、羌多民族聚居,生活习俗的相互渗透造就了豪迈豁达的个性。同州人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或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们做人大气,曾经迁一家、保万家,移民到边远省份受尽艰难困苦而从不计较。他们一脸的虔诚,也一脸的自豪,从不得理不饶人,心如黄河般伟岸和流长。同州人憨快,君不见同州人肩扛膀拉修水库、筑铁路、挖水渠,硬是凭着“憨”劲儿改造了大自然,同时也改造了自己。20世纪60年代平沙造田,挖壕平地,修梯田整渠道,硬是夺得了粮、棉、油样样高产。涌现出了马廷海、郏腊香、张有耀等一批批全国劳动模范,他们同中央领导吃过饭,照过相,个个都是憨厚的实干家,个个都是致富带头人。同州人儒雅,饱蘸黄土文化养料的他们或写得一手好文章,或画得一副好画作,或拍得一幅好照片,或唱得一嗓子好秦腔,党永庵、张蒲生、马天宝、員安民,都是各自领域里的大家,为事大雅,著文大彩。同州人敢咥奓事,清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直谏犯上,拒付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的银两,力倡建起了丰图义仓。张奚若在民国参政会上言辞犀利批驳孔祥熙。改革开放初期,王继寿勇闯生命禁区,组织民营车队首赴西藏运输物资,受到中共陕西省委的高度评价。身沾圣贤灵气的同州人,脚沾黄土,生产设施让果蔬反季节上市;聪明绝世,心口速算曾让电子计算机甘拜下风;身残志坚,残疾人教师邓健不断成长为“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这些至爹事的同州人,要一一叙来,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同州居晋、陕要冲,黄、洛、渭三水环流,同州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托土地肥沃,日照充足,灌溉条件好等优势,把坡梁梁、沟壑壑、土塬塬、旱疙瘩变成绿色宝库,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称著于世的“1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一直是畅销品,声名远扬欧美各国。短短十几年时光,黄河水抽上高原,洛河水引入平川,还绿于野,换绿于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已再不是他们的追求。广袤的原野上密布苹果园、冬枣林、葡萄园、桃树林,—排排一行行的塑料大棚既耀眼更撩心;黄河老崖下一畦一畦渔池熠熠闪光,夹在其间的农家乐或是色香味兼备的红烧黄河鲤鱼,或是清香扑鼻的黄河鲶鱼汤,或是一老碗裤带宽的油泼面,或是一碟绿莹莹的野菜,让你尽赏田园风光,尽尝野味山珍。可谓是:滔滔良田掀绿浪,漫漫黄沙笼绿云,千亩鱼塘濯绿水,十里长堤绕绿林。再要喝上几杯清酒,一时兴起吼段秦腔,那个爽快,那个惬意,那个淋漓尽致,不入其境是绝对品味不来的。

  话说同州,不是为了怀旧,不是由于伤逝,更不是迷恋于抒发思古幽情,而是为了从“说”中了解同州,从中获取智慧,汲取力量,以便张扬同州风情,深刻了解同州的现在,正确地走向未来。当我们在新时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新的伟大征程时,重温同州过去的峥嵘岁月,领略同州无限温润的情脉,从解读中会得到些许有益的历史启示,精神鼓励和心灵安抚,播撒心灵的胚芽和精神的苗蘖,进而收获无限的丰饶与盎然诗意。诚然,我们不可能让鲜活的历史复原,但我们却能以十分严谨的态度,严格的资料考证去观察世纪风云,去话解同州沧桑,凸显她的多彩,画出一条清晰的风情演变线条,把一个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同州原原本本地交给你。


(原文发表于《陕西地方志》2024年第1期)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www.wnsdfzbgs.cn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五楼525室    联系电话:0913-2930505   传真:0913-2930505
邮箱:sxwndfz@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6362号

手机版官网